探尋上海歷史之根 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
千年文化看上海松江。位于松江的廣富林遺址是上海地區(qū)發(fā)現的歷史年代最完整的遺跡之一,可追溯到距今5500多年前,被譽為“上海文化之根”。
9月26日,廣富林文化遺址之中最為重要的地標展館——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正式開館,159組精挑細選的文物珍品,揭開塵封千年的面紗,首次跟市民見面。上海華成實業(yè)有幸承擔了該館的陳列布展工作。
展館概況
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基本陳列
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坐落在松江廣富林文化遺址核心保護區(qū)北面,其建筑外形由3個錯落有致的“陶罐”和5片“陶片”組成,總建筑面積約為12300平方米,內部展示空間近3000平方米。展館內設正廳和“文明之源”“城市之光”“歷史之脈”三個獨立展廳。
圖右側的服務臺設計為地層剖面
左側的前言雕塑模擬考古出土的陶罐造型
展覽通過“考古+藝術+科技”的展陳模式,通過實物、視頻等形式,全面演繹廣富林大考古的發(fā)現歷程,講述“上海城市之源,上海文明之根”的條條脈絡,闡釋文物本身和背后的價值,傳播廣富林文化遺址中蘊含的兼收并蓄、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。
正廳:廣富林大考古
展館內的正廳展覽題為“廣富林大考古”,以考古發(fā)現的大型史前房址為核心展項,通過展柜、展品和觸摸屏、LED屏、投影等多媒體手段,全面介紹半個多世紀以來廣富林遺址考古的發(fā)現和研究成果,傳播廣富林文化在中國早期文明和上海城市興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,介紹中外史前文明的偉大發(fā)現和輝煌成就。我們將考古中的“發(fā)現”與“研究”這兩項工作,作為科學展示考古的展項,環(huán)繞整個大廳布展和走線。
“史前文明大放送”大型地幕投影
在正廳中央,重點展示的是廣富林史前大房址,即第12號房屋遺跡。該房址被發(fā)現于2012年,面積約52平米。為便于保護和展示,展示館采用了全國首創(chuàng)的土體加固、分塊切割、裝箱吊運技術,進行整體搬遷。在房址周邊輔以展柜,柜內分別陳設展示半地穴式、平地式、干欄式、臺基式等史前各種類型的建筑模型及其復原效果圖。
廣富林遺址大考古放映廳
罐一廳:文明之源
一號展廳以“文明之源”為主題,重點展示史前文明的遺物。展廳中心的柱子,是考古發(fā)掘探方中關鍵柱的模型,記錄了遠古地層的信息。主要展品有崧澤文化時期的玉鐲、良渚文化時期的鹿鉞紋陶尊以及廣富林文化時期的玉琮等珍貴文物。
地層堆積關鍵柱光電模型、水陸變遷一萬年大型LED地板屏
罐二廳:城市之光
二號展廳以“城市之光”為主題,展示廣富林遺址出土的周代青銅禮器、金屬武器和農耕、冶鑄工具,以闡釋廣富林是上海城鎮(zhèn)的發(fā)源地。展廳中的三件青銅尊,具有明顯的楚文化特征,是整個廣富林考古發(fā)現的代表性文物。這些器物提供了兩周時期松江一帶社會文化、生產方面的側影。青銅禮器作為城市文明的標簽,具有非凡意義,反映出上海地區(qū)城鎮(zhèn)興起和壯大的過程。
城市文明之光大型LED屏
罐三廳:歷史之脈
三號獨立展廳以“歷史之脈”為主題,展示遺址出土周代至明清的各類器皿、用具和建筑構件。通過豐富繁多的出土器物,展現一部濃縮的松江物質文化史,彰顯了兼收并蓄、海納百川的精神文化傳承,考古實證了“上海之根在松江”。主要展品有宋代韓瓶、宋代龍首形建筑構件、宋代銅鏡、明代青花瓷碗等不同時期的珍貴文物。
在空間設計上,我們強調空間的意蘊表達,采用開敞式的空間布局,故而使得三個罐廳空間,既相對獨立,又互為融通,并有效地衰減光線,使光線也成為展示的一部分。
此外,在今年即將到來的“十一”黃金周期間,廣富林文化遺址將開展為期八天的中秋國慶系列活動,舉辦游園驚夢、古風市集、博物館奇妙夜、多類互動式活動,沉浸式演出、藝術講座、互動沙龍、“一步一景,一景一戲”的情景式戲劇表演等。歡迎到訪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,鉆進“陶罐”,看看幾千年前的“上海人”生活。
免責聲明:本文來源于上海華成實業(yè)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若有疑問,請與本文作者聯系。http://www.szzs360.com/news/2020/10/2020_7_zs84390.htm